欢迎光临珏佳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官方网站!
Industry news
新闻资讯
行业新闻
上海猎头公告诉你AI人才培养怎么破?

 “企业界认为高校培养的AI人才与产业应用‘脱节’,新技术飞速发展,企业界要对高校人才培养有耐心,并且要产教融合培养。”12月12日,在由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办的WAVE SUMMIT+2021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上,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王晓阳说,“AI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处在不同节奏上”是不可忽视的一大痛点。

当下,AI生态愈发繁荣,并在工业、能源、交通、城市等领域遍地开花。基于对AI技术和应用发展的观察和思考,百度首席技术官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海峰认为,人工智能呈现出“融合创新”和“降低门槛”的特点,“一方面,AI技术及产业的融合创新越来越多;另一方面,虽然AI技术越来越复杂,但AI开发与应用的门槛却越来越低。”

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,同时,AI人才培养也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。对此,多位与会的高校专家给出了他们的“解决方案”,“企业应当发挥技术和产业实践优势,进行产教融合,助力高校人才培养”。

“产教融合应当把最新研发的技术及时纳入高校专业培养中,这是很有必要的环节。”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谢少荣谈到,她十分赞同一位院士提到的“高校不要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,再让他们去面对明天的需求”。她认为,高校以开放的态度与企业共同育人,是培养未来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途径。

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周爱民认为,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是知识体系更加全面,企业优势在于技术发展速度快且对人才需求量大,“在新工科等实践性强的专业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培养方面,企业和高校可以优势结合。”

在王晓阳看来,高校要加强对通用技术的教学力度,“新技术中也蕴含很多通用技术,这对于高校教学来说比较容易。在不同专业里推行哪些不同技术,需要进行长期研究探索,企业和高校需要互相配合”。不过,他也提醒,如果企业进入高校只想着培养潜在用户,“就太急功近利了,应该更多考虑把实践中的通用技术与学校教育结合”。

针对不同高校的不同办学特色,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课程该如何设计?谢少荣介绍,在设计上海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体系时,提出了6个不同模块进行人才培养,“既有基础理论模块,也有AI+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块,如智能无人系统等。科技自立自强,希望用自己的算法模型、自己的开源平台培养自己未来的AI人才,期待有资源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努力”。

周爱民也谈到,作为师范类高校,在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,成立了智能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,并已连续招收两届博士生,“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性,既需要学习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、数学基础、计算机基础等,另一重要模块是教育、心理等师范类模块。从理论学习到科学研究、产业落地,我们希望形成完成产业链进行人才培养探索,这也需要相关企业共同探索和发力”。

会上,王海峰公布了飞桨最新成绩单:凝聚406万开发者,创建47.6万个模型,服务15.7万家企事业单位,在中国深度学习平台综合市场份额第一。他表示,飞桨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是典型的AI大生产平台,希望赋能广大开发者,并联合学术界和产业界,打通产学研用的正向循环,持续为社会贡献AI人才。


本文标签